2023年,大环境波诡云谲,科技圈浪潮依然奔涌不停。大模型打开AI新世界,Vision Pro引领空间计算,智能电车超越油车,拼多多“新王”已立
2023年,整体环境动荡,但科技圈的浪潮依然汹涌澎湃。
大模型开辟AI新天地、Vision Pro引领空间计算、智能电动车超越燃油车、拼多多“新王者”地位已确立、智能手机日新月异、新硬件层出不穷、鸿蒙系统加速成长、AI芯片驱动一切……2023年,科技界发生了太多大事。
《磊科技·年度》专题现已上线,其中《2023请回答》系列将系统梳理2023年科技行业值得记录的公司、产品、技术和人物,《2024瞭望》系列将“剧透”2024年科技行业值得期待的产品和技术。将持续输出优质内容,致敬创新、记录时代、思考过去启发未来,欢迎订阅关注。
2023年伊始,证券时报旗下数据宝整理了一组券商、投行及第三方研究机构对一系列上市公司的调研数据,调研项目包括企业分布(行业、规模等)、机构评级,以及被调研公司的股价、利润等指标,希望以此判断2023年的热门赛道和潜力公司。
有些调研结果基本正确,如高开并持续上涨的生物医药、智能家居等行业,保持了强劲生命力。但也有些预测与现实相差甚远,比如被多数机构看好的汤姆猫,营收和股价都经历了过山车式波动,甚至在上半年收到了深交所的问询函。
事实证明,追势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行为,因为潮流消亡的速度或许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汤姆猫和它所代表的元宇宙轨迹就是最好的证据。
2023年即将结束,在这动荡的一年里,有多少热点、巨头或者独角兽轰然倒下?这些幻灭的热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
(图片来自 Pixabay)
本文主要观点如下:
元宇宙与新消费,困难模式将于 2023 年启动
2022年依然红火,但2023年急转直下的赛道,你最先想到的是谁?元宇宙、新消费,大概是被提及最多两个名字。此外,早已被遗忘的共享办公,也迎来了Wework申请破产保护这一里程碑式事件。这些倒霉的赛道,共同构成了2023年新经济最萧条的环节。
1、元宇宙:大公司快速退出,资本陷入困境
元宇宙崩盘的证据来自多个方面:曾经的主力军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退出,大量创业公司生存艰难,而去年积极推动元宇宙发展的资本巨头们似乎也陷入了困境。
大公司的放弃的决心比资本的放弃的决心要强得多。
腾讯今年2月宣布关闭XR业务线,300余名员工面临调整,要么通过活水机制转入企业部门,要么直接离职。据悉,早在今年1月,腾讯XR业务负责人沈力就传出离职消息,为之后的解散埋下了伏笔。虽然后来腾讯传出将以代理Meta Quest硬件的方式重返XR行业,但目前尚无实质性进展。
腾讯的老对手字节跳动也早早退出了,几乎就在腾讯XR宣布解散的同时,字节跳动旗下PICO传出裁员300人的消息——讽刺的是,字节跳动以溢价数十亿从腾讯手中抢来了PICO。
年底,字节跳动的降本增效动作又迈进了一步,PICO总裁周宏伟宣布全面大幅裁员所有团队,据悉裁员比例高达80%。经过这次行动,PICO已伤痕累累,留下的员工只能保证公司的基本运营,比彻底解散XR部门的腾讯好不了多少。
放眼海外,Meta、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大公司早早投降,唯有苹果是逆势而上的勇者。但即便苹果在推广 Vision Pro 时,也没有把元宇宙的概念放大,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硬件。
(图片来自 Pixabay)
反观幕后的资本则陷入困境,他们不愿放弃,但也不得不调整投资策略。
据IT桔子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元宇宙融资事件共110起,其中一半集中在硬件和基础设施领域,软件、应用场景等变现难度较大、成熟度较低的细分赛道难以获得资金。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头部效应的加强,前十大融资事件合计金额为136.35亿元,占比86%。
可以看出,资本已经变得非常谨慎,更愿意押注头部企业和项目。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未必是坏事,毕竟前两年行业太热,太多企业蜂拥而入,想要分一杯羹,整个行业鱼龙混杂也是必然的,如果能趁此机会疏通血栓,也算是因祸得福。
资本的不甘屈服,也让一些还在坚守的玩家看到了希望。尤其是文旅娱乐行业,似乎还没有做好彻底放弃元宇宙的准备。这两个行业和对应的公司都不愿意轻易放弃元宇宙,理由很现实:沉没成本太高。
从2022年上半年开始,包括陕西、黑龙江、河北、江苏、山东、上海等一大批省市政府和文旅机构投入大量资金扶持元宇宙项目,如上海、苏州打造“元宇宙文旅产业园”,西安、咸阳瞄准打造西北首个“大秦元宇宙产业试验区”。
与互联网巨头不同,文旅产业本质上属于实体经济,很多机构的元宇宙投资都是实物资产,如果彻底放弃,不仅前期投入打水漂,对后续运营也是一大压力。因此,即便知道元宇宙已经降温,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希望等到转机的那一天。
2、新消费:欠薪、关店、销售低迷,头部玩家纷纷倒下
如果要找一个能和元宇宙比肩的赛道,新消费可以说是最惨的。事实上,相比于元宇宙,新消费的崩盘更为彻底:新茶饮、新餐饮、户外运动、零食、美妆等细分赛道悉数沦陷,前几年风头正劲的线上热门品牌也纷纷陨落。
危险信号首先来自新中式烘焙界的双子星——虎头局和沫沫点心局。
今年3月,虎头居被曝拖欠员工工资、拖欠供应商货款,随后大规模关店。截至发稿,虎头居仅武汉、长沙两地门店仍在营业,电商渠道已关闭。其老对手陌陌点心局情况稍好一些,已主动退出北京、杭州、武汉等城市,退守长沙大本营。陌陌点心局创始人称此举是为了保存实力,同时也坦言,整体环境的变化让公司压力很大。
下半年,曾经红极一时的“冰淇淋刺客”钟薛高也遭遇欠薪、生产停滞等问题,给原本就如履薄冰的新消费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10月20日,钟薛高回应称正积极解决相关纠纷,间接印证了欠薪消息。据报道,钟薛高位于上海东方渔人码头国际中心A区的总部办公场所空置率过半,引发对其日常经营状况的担忧。此外,多家生鲜电商平台已无法找到钟薛高的产品,新成立的高端快餐子品牌“李香果”也出现大面积缺货。
其实,早在今夏冰淇淋消费高峰期,钟薛高的颓势就已初现端倪。根据Foodtalks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冰淇淋、冰棍销量前几名的都是高性价比产品,比如伊利巧克力经典巧克力脆条、蒙牛速溶冰淇淋等,梦龙畅销产品的价格也在10元左右。冰淇淋市场的颓势已成定局,钟薛高的颓势完全在意料之中。
(图片来自钟薛高官方微博)
相比上述品牌,花西子、完美日记等国货美妆品牌的日子还不算太糟,至少没有拖欠工资、停产。不过,李佳琪直播间著名的“花西子眉笔”事件,摧毁了国货美妆品牌身上最后一层低价过滤器,让它们的处境更加艰难——毕竟要确立大品牌替代者的地位,价格是它们必须讲好的故事。
如今,国产化妆品无论从品牌力还是价格上都已不具备竞争力,消费者对网红营销早已免疫,衰落已成必然。最好的证据就是,曾经被视为国产化妆品主场的双11,早已成为国际品牌的主战场。
花西子在今年双11彩妆预售榜单中跌出了前20,最终成绩也未有太大起色,而欧莱雅、兰蔻、雅诗兰黛等大品牌则挤进了前10。完美日记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仅在各项双11榜单上不见踪影,就连营销力度也大不如前,不少网友调侃“赢不了,不如放弃”。
(图片来自花西子官网)
这些并不是今年遭遇重创的新消费品牌唯一的例子:超级文和友在深圳、广州的门店客流枯竭,升级改造也无济于事;椒侠屡次申请IPO失败,过高的价格定位引发争议……细细算来,这份名单还可以包含更多耳熟能详的名字。
新消费降温的话题讲了这么多年,今年我们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
3. 联合办公:疫情过后被遗忘的趋势
当然,今年破碎的趋势不仅包括元宇宙和新消费,还有一个长期被忽视、已经彻底崩溃的趋势——共享办公空间。
今年10月初,巅峰估值47亿美元的共享办公空间先锋Wework宣布无法支付原定于10月2日到期的9500万美元债券利息。这一消息彻底暴露了Wework紧张的资金状况。在短暂挣扎之后,Wework最终申请破产保护,高达186亿美元的总债务让其难以继续运营。
作为整个行业的风向标,WeWork的倒闭犹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共享办公空间的讨论远不如新消费、元宇宙那么火爆,潮流早已冷却,无法激起网友和媒体的讨论欲望,这也是它从各类评论中消失的原因。
有多少赛道会像共享办公行业一样,在2023年的寒冬里悄然倒下?具体数字很难量化。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热点的消亡,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些还未崩塌的热点,未必就能高枕无忧了。
这些喷口还未冷却,但红色警报已拉响
相比元宇宙、新消费等板块的整体惨败,今年有些板块表现更好,但也陷入困境。这些板块接下来又将何去何从?是弥补过失、扭亏为盈,还是加速下滑、彻底失败?这牵动着无数企业和从业者的敏感神经。
4、直播电商:GMV稳步上升,商业模式备受争议
首先要提的就是最近备受争议的直播电商。
从GMV、场景观看等数据来看,直播电商并没有过时,李佳琪、疯狂小秧歌、东方精选等头部主播/直播间依然是流量和销量的保障。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直播电商整体销售额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61%。虽然增速不如前两年快,但也远高于传统货架电商。预计若能保持目前的增速,今年年底直播电商市场规模有望逼近5万亿大关。
此外,借力电商出海趋势,尤其是抖音电商今年加速扩张,跨境直播也迎来爆发。艾媒咨询报告预测,2022-2023年跨境直播电商市场增速仍将维持在三位数以上,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287亿元。
(图片来自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
电商平台、头部主播、MCN机构似乎对直播电商还是有信心的,资本层面的操作层出不穷。一方面,东方臻选已经彻底剥离教育业务,未来将全身心投入电商;另一方面,疯狂小杨背后的公司三羊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近期成立了投资部,传闻正在寻求上市。
乍一看,直播电商一片繁荣,然而光鲜亮丽的外衣背后,早已爬满了虱子。今年以来,直播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价格恶性竞争、高昂的上架费、假货泛滥等一系列争议接踵而至,直播电商也被一步步推到了舆论风口浪尖。
在直播电商的诸多罪状中,扰乱价格体系、加剧平台与商家矛盾是被提及最多的。直播带货是否真的划算,很多消费者已经不敢正面回答。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头部主播、MCN机构的价格优势不断被弱化,这背后是流量成本飙升、各方利益分歧日趋严重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
基于此,主播们为了抢流量也在直播间做出各种出格行为,而缺乏严格的选品和品控,导致假货泛滥、退货率上升等一系列附带问题。可以说,直播电商已经走到了命运的岔路口。未来一年,它是纠正乱象,还是加速崩盘,还难以预料。
5、折扣零售店:开店一边赔钱,加盟商被“坑”?
同样在争议中前行的还有折扣零售店的兴起,前段时间,因某位擅长演讲的付费知识型明星引发争议,折扣零售店引发了一场打假风潮。
折扣零售店模式在国外并不新鲜,但在国内却是近两年才开始流行起来。疫情导致的消费疲软,让消费者开始追求极致的性价比。零食折扣店借此机会迅速崛起。短短两年间,零食正忙、零食有铭、赵一鸣零食、零食小屋等新品牌纷纷涌现,戴永红、好香来等成立十余年的老品牌也重新焕发了第二春。
随后不久,折扣店的概念从零食延伸到了其他消费垂直领域,包括美妆、快时尚、生活用品等。各类折扣零售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一大批如嗨特购、好特购等综合折扣零售店相继诞生。就连传统超市也对下沉有意,比如永辉超市就已经开始探索真正的折扣店业态。
开店速度、门店规模最能体现折扣零售店的疯狂程度。以最受欢迎的零食折扣店为例,在连商网评选的“2023零食连锁品牌30强”榜单中,排名前七的品牌门店总数均超过1000家,排名前十的零售商门店总数更是超过4000家。全国零食折扣店总数约10万至15万家,仍有5-10倍的增长空间。
(图片来自Snack Busy官网)
但在疯狂开店的另一面,一系列负面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包括品牌间价格竞争愈发激烈、客流有限、货源不稳定、加盟商抱怨连连等。
折扣零售店在中国发展得太快,连业内人士都来不及反应,没有想出应对方案。这两年大家都把精力放在抢地盘、加速开店上,没有静下心来解决盈利难、货源不稳定等问题。当门店越来越多,客流量不足时,底层加盟商只能靠不断降价来争夺有限的客流量。
根据 Snack Busy 官方规定,商品价格由公司制定,但会员日折扣等促销方案并不固定,加盟商还要承担一些额外费用。这类线下折扣店销售的商品差异不大,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不高。除了降价,加盟商并没有太多吸引顾客的手段,这进一步增加了盈利难度。
线下折扣店开店快,关店也快,浪费有限的生命,拼命想把所有的鱼都抓起来。
6. 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加速,但技术瓶颈制约龙头企业
相比以上两条赛道,自动驾驶近些年的进展不算很快。百度、小鹏、理想等巨头也深知自动驾驶商业化是一场马拉松,因此并不着急,制定了长期投入政策。理想近期引入第三方供应商加大投入,加速追赶竞争对手。
但技术瓶颈和商业化两大障碍始终存在,是很多企业无法绕过的坎。
二者相比,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取得了更大进展。
今年3月,北京宣布启动无人驾驶汽车示范,上海则同期发布首批全自动驾驶测试公告和首批无人驾驶出租车示范运营牌照,百度、小马智行等头部企业车队已进入商业常态化运营阶段,下半年文远知行等独角兽也获批启动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商业试点,自动驾驶商业化进入百花齐放阶段。
但长期困扰行业的技术瓶颈始终未能取得太大突破,甚至一些领先企业也逐渐失去信心。
11月21日,何小鹏在社交媒体转发了有关Cruise亏损、业务暂停的报道,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高级别自动辅助驾驶也好,有人驾驶也罢,全自动驾驶都可以呈现出清晰的路线图,但“完全无人驾驶并没有完整的逻辑,我甚至认为我们可能需要另辟蹊径”。
小鹏汽车是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军企业,不难猜测何小鹏此番言论的影响力。在发表此番言论之前,何小鹏与余承东的舌战已经引发了关于AEB有效性、各种技术路线优劣、道路安全等一系列争论。
(图片来自微博)
放眼海外,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今年8月,美国旧金山政府曾一度放松对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的限制,这让谷歌旗下的Waymo和上文提到的Cruise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纷纷表示这是“巨大的进步”。然而,解除限制仅一个月后,Cruise收到的安全投诉数量便暴增,不少学者和议员呼吁恢复限制措施。
AI大模型新潮流出现之后,也占据了大厂商的资源,减少自动驾驶的投入被提上日程。
今年6月,百度宣布内部组织架构调整,智能驾驶事业群(IDG)下的智能交通事业部被拆分为智能云事业群(ACG),这被视为加大大模型投入、削减自动驾驶预算的信号。此前,百度IDG首席产品架构师郭阳、极度汽车智能驾驶总监王伟宝相继离职,也引发人才流失担忧。
从2017年百度Apollo成立至今,自动驾驶已经火了近七年,大公司与自动驾驶的七年之痒如约而至,阵痛在所难免,能否挺过这个寒冬,就看大公司的信心能坚持多久。
风一瞬间就刮起来了还是事先有预兆?
这种趋势是如何产生的,又为何一夜之间就消失了,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或许,只能用那句老话来解释: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但不幸福的人各有各的问题。上述轨道在 2023 年崩盘或正在崩盘,有一部分是受到不可抗力的影响,比如经济环境下滑、政策变化,但更多的是自身不足——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可能一夜之间发生,而内部问题大多是长期存在的。
换句话说,经常会出现某种趋势已经爆发的迹象。
首先,跑得太快并不是一件好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越来越小,无论是幕后的资本,还是站在台前的巨头,都越来越难以找到新的增长点,不愿错过任何可能的机会,进而发展为盲目加大投入炒作潮流。然而潮流被炒作,高楼大厦越来越华丽,但不稳固的地基迟早会轰然倒塌:比如元宇宙、共享办公,从潮流兴起到崩塌,始终没有找到合理的价值实现方式。
如果企业单纯依靠资本输血来生存,就会被资本所控制,不但会丧失主动权,迟早也会激化双方矛盾,最终局面会更快失控。
例如PICO被字节跳动收购后,放弃了原来重质不重量的研发路线,开始追求产品快速迭代和更高的出货量,投入巨资打造销售、运营等团队,最终导致财务状况急剧恶化。
陌陌点心局、虎头局的案例更是典型,它们在疫情期间斥巨资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开店扩张,希望带动单店估值上涨,寻求更大融资,却加速了自身资金链的断裂。
最糟糕的做法是避免过度。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盲目炒作趋势无异于杀鸡取卵。
其次,良性竞争有助于进步,但恶性内卷只会损人不利己。
上文提到,当前直播电商、线下折扣店、新消费面临的困境,都和内部激烈的竞争息息相关。以直播电商为例,头部主播想要抢流量,就必须牺牲品牌方的利益,这种低价的内部竞争显然难以为继,反而会破坏原有的价格体系,造成更加混乱的局面。
最后,逆势而上很难反攻,顺应潮流才是最合理的经营策略。
近两年从天而降到谷底的新消费完美诠释了这一铁律。新消费的崛起,顺应消费升级的潮流,网红营销的诞生,消费贷款、分期的盛行,让消费者敢于提前消费,提前满足需求。但迫于整体经济环境的压力,消费降级、理性消费成为新主流。钟薛高、娇霞、花西子等品牌未能顺应时代、做出改变,自然会被时代淘汰。
雪崩中,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许多热点看似一夜之间消失,但其实内部早已腐烂,警钟已然敲响。然而,忙于一线战斗的企业和投资者却从未留意这些警示信号。
任何趋势都带来机遇和挑战。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看似最不可能的答案,往往成为最终的答案。
剩下的机会:谁将反弹,谁将失宠?
这个时代不乏热点,元宇宙、新消费倒下,AI大模型站起来;线下折扣店、直播电商乱成一团,会员制超市却越来越火。
然而历史总是在重演,如今最火爆的趋势也可能面临潜在的危机,AI大模型、生物医药、机器人等都有各自的问题,元宇宙崩盘、新消费、共享办公等的经验教训值得后来者警惕。
近期引发诸多争议的OpenAI宫斗事件,表明资本与AI企业在技术安全性、商业化落地等方面存在巨大冲突。
创业团队与投资人之间的矛盾屡见不鲜,如上文所说,过去几年倒闭的公司或多或少都与此类内部分歧有关。尽管上述案例大同小异,但矛盾产生的结果是一致的:资本与创业团队无法共存,一方甚至可能直接离场,要么融资被冻结,资金难以为继,要么偏离原有的发展路径。
既然Openai也参与了宫殿的战斗,人们对AI行业的未来不可避免,毕竟,培训大型AI模型的成本更高,初创企业更依赖于资本障碍,而核心技术障碍和商业化困难将非常高。
(来自Unsplash的图像)
此外,如果各行各业都加入了大型模型热潮,也可能会导致大型模型和浪费资源的过度供应。
在上个月举行的XILI湖论坛上,Robin Li说,人类进入AI时代的迹象不是生产许多大型模型,而是基于大型模型来开发更多的本地应用。
统计数据表明,到今年10月底,在中国登记并释放了近240个大型模型,如果要继续开发大型模型,则不到80个。
幸运的是,在2023年的痛苦之后,发出警报的行业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又一次地进行了更改。
一方面,该行业正在进行自我培训,并在11月重塑了竞争秩序。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还开始加强监督和指导,在双重11号的前夕,现场电子商务的首都杭州发出了“现场电子商务行业合规指南(评论草案)”,这将着重于监控锚点和品牌之间的竞争,并选择了两种选择。
现场流媒体店的折扣商店尚未达到完全崩溃的可能性。
最后的想法
“赚钱的秘诀是充分了解客观条件的局限性,充分了解自己能力的局限性,并在有限的范围内谨慎行事。”
该声明来自11月底去世的投资大师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这是他的众多投资理念中不太突出的,这是后来的几代人,并被无数追随者视为指导原则,但对于当今的投资者和公司,最简单的事实,它是最简单的。
移动互联网在许多方面都改变了商业世界。
最后,似乎每个人都只能陷入追求趋势的周期 - 趋势爆发 - 然后寻找下一个趋势,许多行业和公司成功地获得了立足点,并且正在发展健康发展,但是有更多的“ Pseudo -fruck in Cuply Fund在Fund之后爆发,并且在投资中很快就爆发了。
近年来,主角,资本,巨人和初创企业见证了这么多的起伏,放弃了“速度就是一切”的思想,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
毕竟,答案仍然是未知的,如果您能成功地追逐趋势,您将获得不可估量的巨额利润,没有多少人可以抵抗诱惑。
正如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所说:“人们总是计算得太多,而兴趣不大。”